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醫療與商業 PART3---博士眼科診所 丁民峰醫師


這次我們要談的是手術的風險與常見合併症(或是病患口中常提到的後遺症)

『風險與合併症』是醫療與商業真正的不同之處,醫療的不確定性太多,無法像商業買賣一樣白紙黑字的明買明賣或是還外加一大堆保證書,沒有一個醫師可以讓病患在這項手術中『保證不眩光』『保證不回退』『保證1.0,如果真的有醫師可以親筆簽下這些保證,大家都應該給那位醫師手術。

我在手術前會與病患溝通的內容中就包含了我對手術同意書的看法:其實同意書的目的不僅僅是同意手術的進行,更重要的是要病患明白、清楚的知道手術後到底會有哪些狀況可能發生

手術同意書並不是品質保證書或是安全保證書,它是用來協助病患了解等一下或是未來有可能會發生哪些事的。

不管醫師的頭銜有多大,證書有多少張病患要承擔的手術風險項目是一樣的。

我非常堅持我的病患們在術前就要完全地了解這些狀況,因為術後與您未來的生活息息相關,請病患們把『手術同意書』當成『風險告知書』一樣的看待。

因為了解這些狀況才是病患在手術前最重要的功課,在美國FDALASIK病患的建議第一條就講得非常明白:『如果不能承受任何風險,就屬於不適合這項手術的人』,雖然科技已經把這些風險的發生率變少,醫師的豐富經驗更可以讓這些風險或是合併症的發生機率降的更低,但是身為即將要手術的病患不能輕忽這些風險的告知。因為最終要承擔手術結果的人就是病患!

這是我希望病患在選擇手術時能就先注意到的事,不要被特殊名詞或是不懂的名詞給轉移焦點,不要輕易的相信任何廣告詞(尤其是誇大的),醫療法第61條中就有寫到『醫療機構,不得以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禁止之不正當方法,招攬病人。』

為何醫療機構不可以隨意像其他行業般的招攬生意呢?因為這就是醫療的屬性,不是單純的商業!

所以當你們看到廣告詞寫著『只要5分鐘….徹底擺脫近視』、『隔日即可正常上班作息』而吸引你們想做手術時,請先要求對方把廣告詞句寫進手術同意書上面去,萬一對方沒有做到廣告所寫的時候,你們可以用廣告不實去要求對方負責任!

在前年2009年的時候,中華眼科醫學會提供了一份學會版的手術同意書,上面記載了12條雷射近視術後常見的合併症,我在這邊把全文一字不改的附載在這

一、手術併發症及不良反應包括:
1.  暫時性術後疼痛、流淚、畏光、乾眼、角膜水腫、紅眼等。
2.  因個人體質及年齡差異,角膜含水量不同,術後可能有一定比率之矯正不足或矯正過度。
3.  散光不一定能完全矯正,軸度亦可能改變。
4.  手術後可能導致術前眩光繼續存在或新增眩光、星芒等暫時性或永久性現象。
5.  角膜瓣製作仍有極低比率機會導致碎裂瓣、鈕扣孔型不規則瓣、非預期之薄膜、角膜穿孔等,造成不規則散光或角膜混濁。
6.  角膜瓣製作可能造成輕微摺痕、惰性異物嵌入、上皮缺損等,多不影響視力。
7.  可能造成無菌性層間角膜炎。
8.  角膜感染極其罕見,有可能影響視力。
9.  角膜瓣製作後,有極低比率可能產生上皮內長,嚴重者可能影響視力甚至角膜溶解。
10.目前學界對角膜隆凸(圓錐角膜)病因仍無定論,但依據經驗法則,保留一定厚度、比例以上之存留角膜可有效降低術後角膜隆凸之機率,唯無法保證絕不發生。
11.原先近視患者術後可能有暫時性調節困難,年齡近40歲或以上之患者如完全矯正時,可能面臨正常之老視現象。
12.術後有可能產生乾眼之症狀。

二、併發症及不良反應發生之一般處置:
1.  矯正不足、過度或不完全矯正之散光,可再手術修正,一般預後良好。但如角膜厚度不足,無法再手術時,必須以其他方式如配戴眼鏡矯正。
2.  術後眩光可再手術修正,唯無法保證絕不再發生。極少數夜間眩光可能造成夜間駕駛困難。
3.  碎裂瓣、鈕扣孔型不規則瓣、非預期之薄瓣、角膜穿孔等,造成不規則散光時,可能需要再手術或配戴硬式隱形眼鏡,少數嚴重者需行角膜移植。
4.  輕微摺痕、惰性異物嵌入多不必處理。
5.  無菌性層間角膜炎多以點藥處理,少數嚴重者需行再沖洗手術,一般預後良好。
6.  角膜感染多以藥物處理,少數嚴重者需行角膜瓣移除或角膜移植。
7.  上皮內長嚴重者,可手術再切除內長之上皮,一般有改善,但亦又可能產生角膜瓣混濁,上皮再次內長,瓣膜皺褶,造成視力減退。
8.  術後角膜隆凸,必須以配戴眼鏡或硬式隱形眼鏡矯正,嚴重者需行角膜移植。
9.  有老花眼症狀時,可配戴老花眼鏡改善近距離視力。
10.有乾眼症狀時,可多點用人工淚液以緩解症狀。

這個手術同意書的版本寫得夠『坦白』,雖然可能會看起來很恐怖而讓一些病患卻步,但這卻是術後的常見狀況,病患們想做雷射不可不知的狀況,給所有想做雷射的朋友們有一個學會版本手術同意書做為參考指標。

手術做完後,恢復速度比較慢、比較不穩定的病患通常都會陷入一種焦慮期,
『我的手術失敗了嗎?』
『我這樣是正常的嗎?』
『為什麼跟我同一天手術的人已經1.0了?』……
術後的復原狀況真的因人而異,這麼多年下來,面對過這麼多病患,我當然懂得你們不安的心情,但這個時候只能請你們耐心的等待,因為這就是醫療。

現在的病患們在術前都已經做過了選擇,我相信你們在選擇醫療的時候,都是選擇了讓自己最能夠安心的醫師,所以請你們繼續相信他接下來的術後照顧,耐心的來配合醫師的指示。

後記:
醫師的理性,常常會被誤解為冷漠;病情的觀察期,也常常被誤認為刻意拖延,但是病患很容易的忽略一個醫師的心境『你是我的病人,我當然希望你趕快好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