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上網查雷射近視、近視雷射...常常會查到很多名詞,有的是手術方式、有的是儀器名稱、更有的是廣告名詞,該何去何從呢?
丁民峰醫師表示,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讓一般病患了解 "我被建議的手術是哪種" 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近視雷射分兩個步驟做說明:第一步驟是角膜瓣 第二步驟是用雷射把度數做掉
PRK、LASEK、LASIK、EPI-LASIK 這些名稱都跟"角膜瓣"有關
PRK、LASEK、EPI-LASIK 這三種屬於表層的手術,因為術後復原較久,恢復期的後遺症比LASIK多,所以比較不受歡迎
PRK 與 LASEK 利用酒精分離角膜上皮,雖然不用刀片,但是並非我們所提的無刀雷射
LASIK 術後恢復較快,是目前比較受歡迎的手術,它的第一步驟已經可以從刀片進化到以雷射來製做角膜瓣,所以INTRALASE無刀雷射,光是在美國一推出就有500多台
第二個部分就是雷射雕琢度數:
依據FDA的公佈,只有 標準手術Conventional 與 前導波導引Wavefront Guided 兩種選項
所以丁民峰醫師呼籲,病患在接觸"近視雷射名詞"應該特別注意,奈米視、NAVEX、非球面雷射...這些名詞是台灣創意人的傑作,並非FDA核准的手術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