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7.9)
【 郭博傑 / 台北採訪報導 】
隨著醫學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近視族期盼透過雷射近視手術(LASIK)來擺脫眼鏡的糾纏,享受摘除眼鏡的便利,然而雷射近視手術雖然已能解決大部分近視的困擾,但並不是人人都適用。除了先天視神經衰弱、玻璃體混濁(飛蚊症)、視網膜裂孔及剝離等等眼部病患以外,『度數太深、角膜太薄』也被視為與『無法接受雷射近視手術』畫上等號。
博士眼科丁民峰院長說,傳統的近視矯正術,是以板層刀切開角膜,製作角膜瓣後,再使用雷射矯正眼球的屈光度;傳統板層刀所能製作角膜瓣厚度在110~160微米(微米=萬分之一公分)之間浮動,若患者原本的角膜厚度扣掉需製作角膜瓣的空間,最後剩下的角膜基質床厚度不足250~350micron,基於手術安全性的考量,醫師通常必須婉拒患者接受手術的要求。因此,對高度近視患者來說,眼軸因壓力而拉長導致角膜厚度比常人更薄,能夠用來製作角膜瓣的空間就變小,手術的風險也就大大提高,於是許多最欲除去鏡框而後快的高度近視患者,只好繼續忍受厚如酒杯的沉重鏡片,以及長期配戴隱形眼鏡所造成的角膜受損、血管增生等問題。
無刀雷射讓近視手術更安全、更精準
1,500度 的大近視也有機會回到1.0
丁民峰院長表示,過去雷射近視手術的結果是不可逆的,尤其是高度近視患者,因需要汽化的角膜組織較多,所以開壞了就無法重來。但是雖然現在已經有無刀雷射這麼先進的科技,但病患如未在事前與醫師確實溝通、要求高品質的術後視力,還是必須一輩子承擔手術的後果。丁院長說,假想一個人這輩子都只能用舊型映像管電視般低階的畫質視力來看世界,永遠也無法體會用液晶電視畫質的視力所看到的色彩有多飽滿、多立體,是一件多令人惋惜的事;但目前坊間醫師的技術,普遍有很大的落差,醫師的經驗值也很難在1-2次的術前溝通中看得出來,甚至大多數的醫師都只能用溫柔親切的態度來安撫病患的憂慮,卻無法做出實質的術後結果保證,因此丁院長建議,想做雷射近視手術的民眾,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權益要求醫師,必須提供能讓您滿意的手術品質及結果,對您的眼睛才有保障。
除了慎選手術方式及醫師,丁院長亦提醒已經動過雷射近視手術的民眾,在炎炎夏日裡,不僅應避免用眼過度,在動完手術的兩週至一個月內,盡量不要從事水上活動,以防傷口感染發炎;術後也應選擇配戴深色的太陽眼鏡,降低紫外線、陽光對視神經的傷害。除此之外,多攝取富含葉黃素、胡蘿蔔素、維他命A、B群等營養,如燙波菜、牛奶麥片粥、蕃茄等等,都很適合在炎熱的夏天多多食用,保養您珍貴的靈魂之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